close

內容來自YAHOO新聞

臨陣換將 史家載諸多成功案例

旺報【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國民黨近日「臨陣換將」引起諸多議論,歷史上亦有許多陣前換將引起爭議的案例,文史作家余遠炫指出,陣前換將雖是犯了兵家大忌,但不妨以棒球賽來思考,若先發投手已後濟無力又怎能不換將?不論換與不換,其實歷史都是結果論,只要戰略得宜,「大忌」也能成為「好計」。

歷史專欄作家余遠炫,近日為青少年量身打造了探案小說《神探狄仁傑之金釵奇謀》,從歷史和推理的角度,介紹中國歷史上「破案三公」之一的狄公。除了辦案深得武后信賴,余遠炫表示,狄仁傑也曾臨危受命,因武周後期契丹首領李盡忠作亂進犯,冀州全軍覆沒,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刺史,他一改前任刺史盡趨百姓入城避難的作法,而是讓百姓返田耕作,為保護家園積極迎

決策者車貸信貸新北三峽車貸信貸信貸利率試算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比名將更重要

余遠炫指出,狄仁傑以其正直、守法、忠誠贏得武后信任,臨危受命卻也不辱使命;又如康熙帝攻打鄭經時獨排眾議,以福建總督姚啟聖「統轄福建全省兵馬,同提督施琅,進取澎湖、台灣」而致勝,這些案例也說明了陣前不是不能換將,但前提是「將有才、君賢明」,「狄仁傑若在明朝也是死定了!」余遠炫說。

一般總認為陣前換將,必是將領本身有問題,成敗功過也往往算在將的頭上,但余遠炫也指出:「其實名將身後的決策者角色更為重要!」以戰國時期決定了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為例,過去多沿用《史記》記載,認為趙國臨陣換將以趙括取代廉頗是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敗將趙括更因此被視為「紙上談兵」的典型,但近年兩岸學者多為此換將之舉翻案。

換將 兵家虛實戰略

南京政治學院講師陳文峰指出,趙孝成王不顧臨陣換將的大忌以趙括替換廉頗,乃是出於經濟狀況、國內政治等綜合考慮而作出的決策。就經濟層面來看,若秦趙進行廉頗所主張的持久防禦戰,趙國的糧食儲備將無力支撐;其次,趙國換將實則牽涉到官僚派和宗室派的博弈,趙括為宗室出身,其父趙奢又是從小吏做起,是官僚中成長的精英,趙括的出線可說是兩派人馬的妥協。

長平之戰,趙國40餘萬大軍被秦將白起坑殺,余遠炫指出,趙括乃是突圍時被伏弩射殺,實為勇敢戰死,且在之前用兵並不弱,實是誤信敵手非名將白起而有些輕敵所致。余遠炫進一步指出:「歷來陣前,就是是虛虛實實。」各種反間計、換將,至今日仍是兵家戰略的一環。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臨陣換將-史家載諸多成功案例-215008865--finance.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stillo78 的頭像
    castillo78

    好康特惠?

    castillo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